如是我闻
2010年7月9日
We've moved
Thank you for being with us for the past 2 years. We have found ourselves a new home and have moved to 古晋佛教居士林青年团. See you guys there!
With metta,
Foxuefang
2010年6月26日
正見與欲求(阿姜查尊者)
我如何找到正見呢?
我就簡單地以手中正握著的杯子回答你 們。
它對我們 而言似乎是清潔實用的,可用來飲水,更可以長時間的保存。
所謂的正見是要將它看做是破的玻璃,彷彿已經碎裂了。不久以後,它將破碎。如果你 在使用它時,心存這種見解---它只是元素所組合而成的杯子的形狀,終歸破滅。那麼不論它發生什麼事,你都不會有任何煩惱。
同樣的道理,身體就像這杯子,它也將 破碎、死亡,你們必須瞭解這個道理。
但是,瞭解這個道理並不表示你應該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不應該因此去打碎這杯子或丟掉它 一 樣。杯子是個可以使用直到它自然破損的東西。同樣地,身體有如一輛車子,利用它直到它回歸自然。
你們該做的是去瞭解一切事物的本然。這種 正見可以使你們無繫縛地生存於 整個變動的世界中。
如果你想尋找佛法,它不在森林裡、山裡或洞穴 中,而是在心裡。
法有它自己的語言,那就是「經 驗的語言」。概念與經驗之間有極大的差異。就以一杯熱水裡,都會有相同的經驗--- 熱,我們可以用不同語言的文字來表達。
同樣地,任何人只要深入地洞察內心, 不論什麼文化、地域或語言也會有相 同的經驗。如果在你們心中,嘗到了真理的滋味、法的滋味,你們會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猶如父 母、兄弟、姐妹,因為你們已嘗到了與所有人都一 致的「心的本質」。
在佛教裡,我們不斷地聽到放下而不要 去執著任何事物,這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要我們取而 不著。就拿 這隻手電筒做比方吧!我們會想知道:「這是什 麼?」所以我們將它拾起,才發現:「噢,原來是只手電筒。」於是就會放下它。
我們以這種方式來取。如果什麼都不取, 我們能做什麼呢?行禪或其他的事都不能做了,所以 首先我們必須要取。
是的,是欲求.......沒錯,但未來它將導引你到達圓滿。
到這裡來也是一樣。首先你必須想來這 裡,如果你不想來,今天你們也不會在此地。我們是因 慾望而有行動的,但當慾望升起時,不要去執著它,就好像我們不會去執著那隻 手電筒一樣---「這是什麼?」我們撿起來,「噢,是只手電筒!」於是就放下 它。這就是「取而不著」的含義。
知道了後,就放下,不要愚癡地執著事物, 但要以智慧 「取」,然後放下它們。善或惡,兩者皆要全盤放下。
2010年6月19日
皇帝的三個問題
一天,有位皇帝想到有三個問題,只要他知道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行事就不會有任何的差錯了!三個問題是:
做每件事情的最好的時間是什麼?
與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誰?
任何時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皇帝下令在全國張貼了榜文,聲明如果有人能夠回答這三個問題,就會得到重賞。很多讀到榜文的人馬上趕到王宮了,每個人都給了不同的答案。
有人對第一個問題的建議是,皇帝得制訂一份時間表,將每個小時、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所應做的事都規劃好,然後嚴格地按照這份時間表去行事。只有這樣,皇帝才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另一個人認為,提前計劃是不可能的,皇帝應該放棄一切無謂的休閒娛樂,保持對每一件事情的關注,這樣才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還有人堅持說,皇帝光靠自己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具備足夠先見之明和能力,去決定什麼時候該做哪一件工作,因此他真正需要的是建立一個智囊團,然後根據這個智囊團的建議行事。
有一些人則說,有一些事情必須馬上決定,沒有時間等待大家商量,但是,如果皇帝他想預先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他應該去請教術士和預言家。
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也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皇帝應該完全信任臣子;有人則認為應該要相信神父和沙門,還有一些人建議要信賴醫生;也有一些人希望信任武士。
第三個問題的回答也沒有共識。
一些人說,科學是最重要的追求;有些人則堅持認為是宗教;還有些人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軍事技術。
皇帝對所有這些回答都不滿意,也沒有給予任何獎賞。
◎探訪隱士尋求答案
在沉思好幾個晚上之後,皇帝決定去拜訪一位住在山頂上的隱修者,據說那是一個開悟了的隱士。儘管皇帝知道這位隱士從來不離山一步,而且大家都知道他只接待窮人,拒絕與有錢有勢的人發生任何瓜葛,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找到這位隱士者,好請教他這三個問題。於是,皇帝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窮農民,命令他的侍從在山腳下等他,而他獨自一人登山去尋找那位隱士。
當皇帝到達這位聖者的住處的時候,他發現隱修者正在小屋前的菜園翻土。當隱士看見這個陌生人的時候,他點點頭,以示招呼,然後繼續埋首挖地。這個工作對他來說顯然很吃力。他是一個老人,每次他把鏟子插進地翻土的時候,都會上氣不接下氣。
皇帝走近他,說:『 我來這兒請你幫忙回答三個問題:做每件事情的最好的時間是什麼?與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誰?任何時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隱士注意地傾聽著,但是他只拍了拍皇帝的肩膀,就繼續翻土。皇帝說:「 您一定很累了。來,讓我幫幫你。」隱士謝過皇帝,把鏟子遞給他,然後坐到地上休息。
翻了兩排土之後,皇帝停下來轉向鏟子,重覆了他的三個問題。隱士仍然沒有回答,而是站起來指著鏟子說:「你怎麼不休息一下呢?我可以接手了。」但是皇帝繼續翻土。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
最後太陽開始落山了。皇帝放下鏟子,對隱士說:「我來這兒,是為了問您是否能回答我的三個問題,但是如果您不給我任何回答,請告訴我答案,我好上路回家。 」
隱士抬起頭,問皇帝:「 您聽見有人在那邊跑嗎?」皇帝轉過頭,他們看見從林間有個蓄白色長鬍子的男人,他沒命地跑著,手按著胸前流血的傷口,這個人向皇帝跑來,卻神智不清的卻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著。皇帝和隱士把這個人的衣服掀開,發現他受了很重的傷。皇帝幫那個人徹底地清洗了傷口,然後他自己的衣服為他包紮傷口,但是血很快就把衣服浸透,皇帝把衣服沖洗乾淨,再次包紮傷口,這樣反覆好幾次,直到傷口不再流血。
最後,這個受傷的人恢復意識,向他們要一杯水,。皇帝跑下河邊,帶回一壺乾淨的清水。這時,太陽已經完全下山了,夜晚的空氣漸漸變得寒涼起來。隱士幫皇帝一起將那人扶到茅蓬裡去,把他放到隱士的床上。那個男人閉著眼睛,靜靜地躺著。皇帝因為一整天又是爬坡又翻土的漫長一天後累壞了,他倚著門就睡著了。當他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升在山頂上。他一時忘記了自己身處何地,忘記了自己到這兒來是為什麼的。他往向那張床望去,發現那個受傷的男人也正在慌亂地看著他。當他與皇帝四目相接的時候,他定定地凝視著皇帝,輕輕地低聲說:「 請原諒我。 」
「你做了什麼要我原諒你呢?」皇帝問。
「您不認識我,陛下。但是我認識您。我是您的仇敵,我曾經發誓要向您復仇,因為在上一次戰爭中,您殺死了我的兄弟,搶走了我的財產。當我得知您要獨自一個人上山來找這位隱士時,我決定在您回程的路上突擊殺死您。但是,我在那兒等了很長時間,仍然不見您的蹤影,於是我就離開埋伏地點去找您。但是,我沒有找到您卻先遇到您的侍從,他們認出了我而把我砍傷了。很幸運地,我逃脫了,一直跑到這裡。如果我沒有遇見您,現在我肯定已經死了。我原本想殺您,可是您卻反過來救了我的命!我很慚愧和感激。如果我活著,我發誓餘生要做您的奴僕,而且我會命令我的子孫都這樣做。請饒恕我吧! 」
◎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現在』
皇帝非常高興,他沒有想到這麼容易就和宿敵和解。他不僅原諒了這個人,而且許諾將這個人的所有財產還給他,他還派御醫和僕人去醫護這個人,直到他完全康復。在命令他的侍從們把這個人送回家之後,皇帝回去看隱士。他想在回宮以前,最後一次問隱士他的三個問題。他發現隱士正在往昨天翻土過的地上播種。
隱士站起來看著皇帝:「但是你的問題已經得到解答了。」
「怎麼說?」皇帝困惑不解地問。
「昨天,如果你沒有因為我年老而對我生起了憐憫心,幫我翻土挖這些苗圃的話,你肯定早就在回去的路上受到那個人的攻擊,那時候,你會很後悔沒有與我待在一起。因此,最重要的人是我,最重要的時間是你在翻土的時間,最重要的事情是幫助我。
後來,當那個受傷的男人跑到這兒來的時候,最重要的時間是你幫他包紮傷口時,因為如果你沒有照顧他,他肯定會死的,而你就失去了與他和解的機會,因此,他是最重要的人,而最重要的事是照料他的傷口。」
「記住,最重要的時候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現在』是我們唯一能夠主導的時間,最重要的人永遠是當下與你在一起的人,就在你面前的那個人,因為誰也不知道,將來你是否還會與其他什麼人共處?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你身旁的人快樂,因為這才就是是人生所追求的。」
◎為自己身邊的人而活
托爾斯泰寫的這個故事很像是佛經裡面的一個故事,不遜於任何神聖經文。我們常常談論社會服務,為人群服務,為人類服務,為遙遠的他人服務,為世界和平盡力,但是我們常常會忘記,我們首先應當為我們身邊的那些人而活。
如果你不能為你的妻子、丈夫、孩子或父母服務,你又怎麼能夠服務社會呢?如果你無法使自己的孩子快樂,你怎怎麼能期望使其他任何人快樂呢?如果我們所有和平運動團體或服務團體的朋友們,不能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我們又能愛護幫助誰呢?我們是為人類工作,還是只是為組織名字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