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
亲近善知识 kalyana mitra
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巴利语kalya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多。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
善知识者,乃为能教导众生远离恶法和修行善行善法的人。 很多人都认为善知识难求,但我却以为只要有心,善知识是不难找到的。
中学时期在一间国民中学就读,遇到几位对自己一生有着影响的老师。其中一位是我们的班主任。这主任修养工夫可真了得,在我印象中他每天都是带着笑脸,从不发脾气,即使被学生批评指责,也都以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回应。学生们都快骑到他头上了,他还是一样悠哉闲哉的不当一回事。他那处世态度至今回想起来可令我五体投地!
另一位是我的英语老师。这老师整天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动不动就讲道理,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应该怎样做,哪些事情不可那样做。他时常劝我多读课外书以增强英文的掌握,看到我还在看简单的小学程度的英文故事书,就鼓励我去图书馆借一些世界名著来看。对那些写满英文字的书籍我本来是望而生畏的,但在他的鼓励之下,又不好意思拂逆他的好意,就勉强的借了几次中篇小说来看好有个交待。我每天在下课后等待学生巴士到来的那段时间,以及在家里做完功课后,就拿起那些小说一句一句的来读。开始的时候真是生字一大堆,字典也查得不亦乐乎!渐渐的越读越有趣,生字也越来越少。因那些世界名著的故事情结都很吸引人,久而久之阅读的压力变成了一种乐趣。身为华校生又就读国中,英文底子本来就很差,但在阅读了许多的英文书籍之后,我的英文底子就这样的定了下来!
还有一位是我的国文老师。这老师教学认真,只是不够强悍。她想教书,但又控制不了班上同学的胡闹,只得把他们的一举一动不当一回事。整班三十多个学生,只有我们坐在前面的大约五个同学认真的听讲。有时同学们实在是胡闹得不像样,我们这几个听课的同学也会有所微言,但却被他们揶揄为「乖孩子」来取笑。老师偶尔也会发怒,但终究于事无补。结果我们班在上国文课整个班仿佛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欢乐嬉闹的游乐场,另一个却是研究学问的学堂。这两个世界大异其趣,在同一个空间互存,自得其乐。
虽然我从这三位老师处学到很多东西,但我许多同学都认为这三位老师并不是好老师。就拿那班主任来说吧:他们认为这老师无能,数学课教得乱七八糟,对物理自己也一知半解,却死撑面子滥芋充数。身为班主任,班上的一切事物都由班长代劳。从每天的点名,点名册填算,成绩报告册的填写与名次计算,甚至学科上的教导与难题解惑,都要由班长处理。所以,他讲课时很少同学会注意去听,反正他也不骂人,所以也就没把他看在眼里。我其实也觉得他教学不怎么样,但在从小严格的家教中培养起对师长尊重的哪种情操下,我对他也抱着一种尊敬的心,对他的吩咐惟命是从。身为班长,班主任应对班上所负起的责任都交到我肩上,让我有机会体验及学习当老师的乐趣。那老师当我们班主任的哪两年让我学习到很多,提升了我的责任感与办事能力。
至于英文老师,大家都认为他是个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老师的私生活怎么样我不知道,生活检点不检点我也不清楚,但可能是我尊敬他吧,我总觉得他特别关心我,对我的期望很高,时常苦口婆心的劝导我教导我,让我忍心放弃了竞选华文学会主席的职位而当他的英文学会主席,使许多同学大表惊讶!
放弃听国文课是其他同学自己吃亏。老师虽然不是很特出,但因为原本需教三十多位学生而如今只需要关心五位,让我们这几位听课的学生就像上特别补习班一样的受到特别的照顾,使我们获益不浅。在我的印象中,我们这几位同学在高级教育文凭中的国语科都得到不错的成绩呢!
在这里我要阐明的是:善知识并非难求,而是很多时候善知识跟我们擦身而过时我们却不懂得珍惜。印顺导师《成佛之道》里有提到:『观德莫观失,随順莫違逆,佛说滿梵行,学者应尊敬』。在寻找善知识时我们本身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态度放低,带着谦鄙求道之心向他人学习。要看他人的长处,别一直只注意他人的短处。要鞠躬尽瘁的随顺教导而不可违逆,才能够充分的获取所能够获得的教导。虽然人非圣贤,难免有缺点,但只有在我们把师长当成圆满的实践者时,我们才能够升华内心的尊敬而得到百分百的利益!如果我们怀疑师长的教导,认为他本身都不圆满,我们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的依教奉行呢?
开始在我们身边寻找善知识吧!从我们的家人开始,在朋友同事之间,不管是前辈或后进,是冤家还是善友,只要我们敞开胸怀时时准备受教,我们必当获益不浅。求取世间知识善该如此,更何况出世智慧的寻求呢?
刊登于《佛教文摘第125期》
2008年11月27日
释继兴法师弘法
弘法内容摘要:
成功的三个条件:正确的方法/方向、坚定不移的意志、足够的时间
成功的人有三个条件:24小时都快乐、健康、能做众中尊。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人,要学会问 May I help you?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发愿将来要所有的人都帮助他,另一个发愿要帮助人,结果一个变成乞丐,一个变成富翁。所以,我们要发愿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人的人,而不要成为需要帮助的人。
success=preparation + opportunities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弱点的累积。
To educate, create the curiosity in the child, equip him with compass, telescope and microscope, then you will see him navigating into his gold mine.
引导学生要有方法
分分秒秒是我改变命运的黄金时刻
知识越丰富,生命力越强,创造力越强,分析力越强。只要你能分析事情的真相,遍地是黄金。
我天天要力求进步,今天的我要比昨天好,明天的我要比今天好。
只要笨鸟肯先飞,它一样可以先到,何况我不是最笨的!
广学多闻,因时因地因人,活学活用。
佛教是智慧的宗教。
学佛人不要随便相信他人的话(即使是师父的),要查证,要判断。
What is to be known is known, what is to be cultivated is cultivated, what is to be eliminated is eliminated, therefore I am buddha.
回向的意义是在于自我提升,然后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比如回向给父母健康快乐,就必须我们自己提升成孝顺的,才能照顾父母让父母健康快乐。
夫妻是全世界的最小单位,有夫妻故有孩子、家庭。
我们的另一半是paramasaka,即宇宙世间最好的礼物。
佛陀如何看待夫妻?
一天,佛陀问一对夫妻,“你爱你的另一半吗?”两人个各自回答“是。”“那么你的另一半是否宇宙世间最好的礼物?”“是。”“这么好的礼物,是平白无故出现给你的吗?”“不是。”“是对方的父母一点一滴从小养大、教育他/她,再免费的送给你是吗?”我们的父母,对方的父母是我们的sassudeva,四支神足。我们要孝顺父母,爱护另一半。
要孩子孝顺,从小要教会孩子布施。怎么教?从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做父母的要先把菜夹给自己的父母,再夹给另一半,然后才孩子。然后要孩子跟着学习。大人们不要统统好的都先夹给孩子,这样会教育出凡是先想到自己的孩子。出外用餐时,若长辈或另一半没一起,那么上菜时先把菜留一部分起来打包,而不是把吃剩的打包。
朔胶的东西别用,尤其是饮食器具遇热会释放有毒物。
饭前喝汤,身体健康;饭后喝汤,身体遭殃。
喝水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要渴时才喝。
健康之道,吃饭七分饱。
细嚼慢咽消化好。
一个星期喝至少一次新鲜柠檬汁
油和糖在一起,离癌症不远
吃螺旋藻
健康很重要!照顾你自己的健康、照顾你家人的健康
家里有人生病,你是绝对储蓄不到钱的。
2008年11月22日
《从佛法谈心灵归处》密集课程
2008年11月5日
闻法趣入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众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
作 者:净 宁
闻、思、修、证乃学佛的基本程序。一切世出世间法都以闻为学习基础。因为闻,我们才能够获得知识,才懂得做人的道理,才得以知晓提升自己的途径。
现在的人普遍上都整天在忙。从学龄前的认字写字,到学生时期的吸取各种知识;除了要应付学校的学习与功课,还得忙着补习。到了社会工作之后,就得为了前途而 拼命做工。有些人时常加班工作,有些人做几份工作,还有些人昧着良心不择手段的来获取财富。从小到大忙忙碌碌的不只是为了三餐温饱,还要获得更多的金钱、 更高的地位与更大的权力。
生活的意义到底何在?记得有一个故事这么说:有一位渔夫悠哉闲哉的生活,天气好时就出海打鱼,赚了些钱后就休息几天,过着赚一天停三天的日子。有一天当他在 海边吹着海风享受着午睡的时候,一位富翁看到了就过来跟他闲聊。当富翁知道他的生活情形之后,就建议他努力工作以获得更多的财富。渔夫反问富翁得到财富的 目的,富翁就说有了财富就可以悠闲的过生活。渔夫质问为何必须花上数十年的努力来获取财富以便可以悠闲的过生活,而他目前也已经是过着那种日子了呢?富翁为此而瞠目结舌!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当我们忙忙碌碌的为我们的目标努力时,是不是应该放慢脚步来反省反省一下忙碌的目的?琴弦太松奏不出乐曲,太紧却会断开呀!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可能就近在眼前,但却因外在的执着而忽略了本意。有了财富固然可以舒适的过日子,但财富的拥有也可能是烦恼的根源。快乐的生活不一定需要财富,只要心能随遇而安,心无牵挂,日子必定可以过得无忧无虑。
要能够过得快乐,并不是说说就可以了。很多事情说来容易做时难,所以我们就需要学习。不要拿忙碌来做借口,因为学习生活其实应该是人生的第一重要之事,而学 习的最基本及最简单途径就是听闻!由闻,我们才知道各种各样的方法与道理;由闻,我们才能够知道什么是人生的陷阱;由闻,我们才知道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做许 多毫无意义的事情;由闻,我们才知道怎样才能够得到心灵的平静。
既然闻是那么的重要,我们就应该把握机会时时闻法。生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有其利也有其弊。资讯的发达,让我们在选择吸取知识时可能面对了难题。就姑且把世间 法撇在一旁不谈吧,我们在学佛时也时时面对如何抉择的问题。除了庞大篇幅的大藏经之外,各位古德善知识所著论的佛教书籍非常之多,到底要从那里开始,要怎样修学都会让我们大伤脑筋!
闻法可从三处闻:一、从佛闻法;二、从佛弟子闻法;三、从经典闻法。我们离佛世已远,无从从佛闻法,只有从佛弟子及经典闻法。闻法需要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 识会带领我们,引导我们,会使我们少走冤枉路。所以修学之初,我们因该多亲近出家师父,多到佛教团体走走,多跟佛友交流交流,多参加佛教活动。在接触了善 知识之后,我们固然有机会听闻佛法,善知识也会在我们学佛上遇到疑难时给我们解惑。
摘自成佛之道读书会 http://www.miaoyun.org/Article/Review/1057.html
2008年11月4日
行者第一次密集课程
釋智融
Saik Chee Yoong
出生于1972年,吉隆坡人。
小自寺院成長,並于1990年披剃依止于吉隆坡千佛寺上常下昌法師座下。
釋智融法師履歷
出生於1972年,吉隆坡人,自幼住寺成長。
1986年 就讀于檳城馬佛總馬佛學院初中班。
1990年 披剃依止於常住吉隆玻千佛禪寺上常下昌法師座下
1993年 於臺灣高雄光德禪寺(二部僧授)三壇大戒。
1991年 畢業于臺灣臺北陽明山上曉下雲法師所創辦之蓮華學佛園預科班。
1995年 畢業於上如下悟法師于臺灣桃園縣中壢市所創辦之圓光佛學院大學部。
目前回馬寄居於霹靂州怡保東蓮小築位於打捫之東蓮安樂院。並受邀至各地佛教寺院與團體間作巡迴弘法及課程教授。善於策劃及帶動各大專院校及中,小學生活營與課程活動。
圓夢與超越
2008年8月,媒體出現了兩則引人注目的新 聞,一則是參加北京奧運女子跆拳賽的蘇麗文,在擂台上跌倒十一次又站起來;一則是今年大學錄取最低分為七分,有許多系所甚至招不到學生。前者的表現令人動 容,蘇麗文對夢想的堅持,展現年輕人的拼勁;後者卻令人嘆息,對教育政策抱持懷疑的態度,更對年輕人未來的競爭力感到憂心忡忡。
過度被保護的世代
現 代台灣的年輕人一方面是所謂幸福的一代,未經歷上一代顛沛流離、為填飽肚子拼經濟的艱困日子;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七、八年級生也缺乏大時代舞台,所謂時 勢造英雄,但他們即便盡責地把書念好,一路升大學、研究所,出了社會卻不見得能學有所用。此外由於過度被保護,反而如時下所貼的草莓族、寄居族等標籤,給 人不耐壓、過度依賴父母的印象。表演工作者郎祖筠就不諱言表示,她接觸到的多數年輕人都怕吃苦,甚至學習態度不認真,是「聰明有餘,厚度不足」的世代。
年 輕本是人生的黃金期,有大把的青春活力,生命處處充滿驚奇,應該是尋夢的年歲,只要願意嘗試、堅持,縱使跌跌撞撞,但能一步步超越自我,圓夢似乎不是難 事。怕的就是虛擲青春,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摸不著生命的意義。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在2008年「卓越‧超越成長營」就以〈做自己的主人翁〉為題發表演 說,鼓勵年輕人要先瞭解自己,盡到自己的責任,有朝一日當能美夢成真,影響社會與世界。
但放眼望去,年輕人卻多半 不知如何探索自我,更遑論瞭解自我了。對很多年輕人而言,由於父母輩仍秉持「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期許與對待,那種望子成龍的熱切,使得年 輕孩子只能把讀書當作成長過程中唯一可做的事,好成績成了單一的價值,因此很少反問自己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夢想究竟是什麼?乃至於缺乏選擇與判斷力,如果 父母師長認為醫師有很高的社經地位,就順勢以此為志願,沒有去思考自己是否適合當醫師。
此外,由於教育部過度開放大學教育,彷彿是推波助瀾,把不喜歡也念不來書的年輕孩子輕率地推往大學之道,造成龐大良莠不齊的大學入學生,使得教學品質日趨低下,許多人開始憂心,學生到底可以從教室裡學到甚麼東西。網路上有一則廣為流傳的笑話,似乎也印證了這樣的現象:
有一次,教授上課正上得不亦樂乎時,發現竟然有人在睡覺,就很生氣得叫旁邊的同學把他叫起來,沒想到那個學生竟用很不屑的口氣說:「是你把他弄睡著的,你自己叫!」
這 些現象正反映了台灣教育的問題,年輕人空有學歷,但缺乏真正的能力,讓企業主對年輕人的工作與應對能力抱持懷疑。另一方面,年輕人則對未來感到無力與茫 然,對瞬息變化的全球化競爭無所適從。致力於巡迴校園演講的「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便觀察到,現在的年輕人很會念學校指定的書,興趣似乎也因 資訊取得容易而變得廣泛,卻普遍缺乏行動力,往往被動地「等」機會上門,別說圓夢了,連夢想的構築都不明確。
找出自己的夢想
面 對這樣的狀態,許多團體都試圖想幫年輕人找到夢想,並探索生命的意義。今年四月份起,法鼓山世界青年會舉辦了「心光講堂」系列演講活動,打出「青年圓夢三 部曲」,希望藉由五、六年級生尋夢、圓夢的經驗分享,激勵年輕人勇於嘗試,例如首部曲便邀請到《45%的天堂》一書的作者劉在武和李君偉,與在場年輕人分 享他們如何以及為何要放下令人欽羨的工作,毅然到西藏旅行,他們的見聞與內心的感動,以及對自身生命深刻的反省,都獲得現場年輕人熱烈的回應。
以「心光講堂」推出後引起的迴響,我們發現,年輕人其實對未來仍充滿嚮往與想像,只是不知如何開始?有時候也會懷疑這個或那個,果真是自己所要的夢想嗎?
對 於夢想的構築與想像,其實並非一蹴可幾,需要一再摸索與檢視,更需要對自己有深刻的省思與瞭解。知名主播蘇逸洪以他自身的經驗,提供年輕人一個尋夢與檢視 的參考。大學時期就希望未來從事傳播相關行業的他,原本就讀政治系,曾為了夢想積極準備轉入新聞系,雖然轉系失敗,卻也因此培養出其他才華,例如演話劇、 參加歌唱比賽等。退伍後,他也試著進到電台工作,持守著心中的傳播夢。
期間雖然也對其他事務產生興趣,例如餐 廳駐唱、開餐廳等,終究發現傳播媒體還是自己的最愛,於是抱著「好玩就去做」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自己的能力,最後終於玩上主播台,成了廣受歡迎的新聞主 播。蘇逸洪強調年輕人常搞不清楚要做什麼,不過只要多去嘗試,從中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進而一步一步為自己的夢想拼出圖像。他強調,「嘗試、失敗、再嘗 試」,這是年輕人獨有的權利。不要等到年紀老大,顧慮也多了,徒然留有心有餘力不足的遺憾!「嘗試過了,即使失敗,至少人生沒遺憾!」蘇逸洪以過來人的身 分提醒道。
此外,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勇於嘗試也絕對是可靠的路。以現在流行的選秀節目而言,便是許多年輕 人一圓演藝夢的大好機會。2007年英國當紅的選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就出現過一位其貌不揚的手機業務員保羅‧波特司(Paul Potts),當他上台說他的夢想是成為一位職業歌手,而且要表演的是歌劇時,評審與現場觀眾都露出不可置信的驚訝表情。但當他開口唱出《公主徹夜未眠》 的那一刻,包裹在平凡面容下的美聲,幾乎震驚所有評審與現場觀眾。讓他晉級的專業評審在賽後說明,許多人有著獨特的才華,也許會被平凡的工作或外表掩蓋, 但只要願意追求夢想,勇於嘗試,才華是可以被看見的。
除了嘗試,堅持的毅力也是圓夢的要素。喜愛跆拳道的蘇麗文,就曾面臨父母希望她專心讀書的要求,但她因為知道跆拳道是最愛,打進奧運則是她的夢想,因此一 路上辛苦練習,甚至忍受種種運動傷害,當她在奧運比賽場上跌倒又站起的那一刻,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她對夢想的堅持來自對自己、對父親的承諾,既然上台就要 奮戰不懈,無論輸贏,夢想不會與她錯身而過。人生雜誌電子報303期--【圓夢與超越】
2008年11月1日
第三次行者聚会----- 学佛之根本意趣
为什么要学佛?
1.充实生活
2.寻求真理
3.正观人生
4.认识自己
5.提升人格
6.净化身心
7.真正归宿
8.安心立命
9.放大胸怀
10.究竟圆满
而且当晚还提出了一些我们年轻人所缺乏的条件,尤其是学佛的青年。青年都是由一定的教育水平,对于法的探索可以很学术性,但在把生活落实在生活上就更加的困难。此外,我们常常满嘴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都可以给一些意见,但当我们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反而会被这些窘境困扰着自己变得佛法好像没办法运用上来。我们确实缺少了一些技巧去观照我们自己的心,佛说法如镜就是要我们去如实的去觉察自己的心,把我们的缺点都反应出来然后去减少它。毕竟我们心里的活动是非常的复杂的所以必须要去看住它。下次的讨论将会是讨论关于有情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