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了解佛法、分享生活的平台;一群快乐学佛、学佛快乐的青年朋友。

2010年2月24日

一行禅师《你可以不生气》推荐序

把愤怒当作自己的孩子

《你可以不生气》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奉献给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重要著作。生气是人类感情世界中最具破坏力的元素,此书在美国出版时,正巧碰到二00一年纽约发生九一一事件,也就是美国社会生气到极点的时刻。

深入去看,九一一事件是阿拉伯世界极端分子生气的果,然而它又种下了美国社会生气的因。如果我们不能中止这因果循环,人类将永远在愤怒的加害者受害者两种角色中不断轮回。《你可以不生气》传递一个重要的讯息——我们不要做愤怒的奴隶,而应该学习做愤怒的母亲。放纵愤怒固然不对,谴责愤怒也一样无济无事。当愤怒生起时,表示我们的感情已受到伤害。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愤怒就是我们自己。一行禅师提醒我们,把愤怒当作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拥抱他、照顾他,受伤的孩子只要得到好的照料,很快就可以复原了。阿拉伯世界与美国社会,乃至全人类都需要这样的智慧。

一行禅师在欧美所发挥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此书在美国上市一周就已卖出十万本。二00二年,韩文版三个月内再版十二次,成为韩国文化界的热门话题。

就笔者有限的了解,一行禅师禅法有几个重要的切入点: 

一、正念分明:二00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身心研究所,特别将三十五年来第一身心灵研究贡献奖致赠给一行禅师,以表扬他提倡正念修持”(Mindful Training)的卓越贡献——经过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他所提倡的正念修持,对于转化压力及保持身心平衡有明显的效果。这是佛教的正念修持,首次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所谓“正念分明即是专注于当下,在当下保持觉知。在八正道之中,正念是整体转化的关键:在七觉支的禅修过程中,它更是动静平衡的枢纽。在一行禅师的禅法中,正念分明可说是整个禅修过程的总枢纽。

正念分明的训练,可从日常生活上两方面下手:一是观呼吸,一是饮食禅

汉传佛教在传统上把观呼吸译为安般守意,即把意念放在呼吸上。有时译为数息,这是把重点放在数呼吸上。事实上,观呼吸”(Anapana-sati)一词中,Anapana的意思是呼吸,而最重要的则是字尾的sati,意思是觉知观照。人一生下来就在呼吸,所以在呼吸上保持觉知,就是把正念分明的功夫完全融入生活。

饮食也是训练正念分明的契机。在本书中,一行禅师一开始就指出饮食消费与愤怒之间的关系,他说: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这真是发人深省。如果能够在饮食中保持正念分明,事实上,吃一顿饭或一壶茶,其禅修的效果与在禅堂坐一支香,根本没有两样。

从拥抱愤怒、认知愤怒到转化愤怒,所依靠的就是这正念分明的功夫。

二、五戒:五戒是一行禅师发挥最多的教法之一,他一方面深化五戒的内涵,一方面将它定义为正念分明的基础训练。近几年,他在西方世界传授五戒时,已改用正念五学处来代替传统五戒一词。他并以正面列举的方式,改变传统名称上负面的五戒——“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即:

正念第一学处:尊重生命;
  正念第二学处:布施;
  正念第三学处:性伦理;
  正念第四学处:谛听与爱语;
  正念第五学处:正念分明的消费。
  其中对不饮酒戒的诠释特别精彩。传统上此戒著重在单纯的不饮酒而已,但他将之扩大为广义的消费伦理”——不进行任可能有害的消费或饮食行为。从有害身体的菸酒到毒品,从有害心灵的电视节目到不良书刊,都是此戒的涵盖范畴。

一行禅师跳脱出一般人对戒律的刻板印象,以突显正念在五戒实践上的主体性地位。如果将五戒看成宗教的约束,实行五戒就是变相的束缚;如果忽略正念的觉知,即使遵守五戒,也只是消极的不作为罢了。唯有把正念融入五戒,才能真正提异生命的品质。

笔者以为,一行禅师对五戒的诠释,有助于把五戒融入全球伦理”(Global Ethic)的建构。因为佛教的五戒在本质上,已包含全球共生伦理、反剥削伦理、性伦理、对话伦理与消费伦理,而这五个伦理范畴,正是建构全球伦理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当下净土:净土是佛教的重要理念。一行禅师强调当下净土这并不是说他否定传统的净土观,而是有意突显净土在当下实现的本质。他说:净土就在当下,否则永不实现!这句话强调,净土就在当下一念心的清净与安住:如果当下这一念心不能安住,不管生在那里,净土与你完全无关。

要体会他的当下净土法门,最好从行禅”(Walking Meditation)切入。一样是走路,只要加上正念分明,便是行禅。每一步念念分明、安详自在,每一步便已到达净土,这就是当下净土

四、迷悟一如:迷悟一如是大乘佛教非常核心的理念之一。一般人以为犹如水与火,两者不相容。事实上,只是未悟,只是不迷罢了。大乘佛教惯用明、暗来比喻悟、迷的关系。所谓,只是缺少的暂时状态罢了,本身并非实体;如果是真实的,那么,秉烛入暗,就容不了蜡烛的光明,根本不可能转。明、暗如此,迷、悟亦然,《六祖坛经》所谓一灯能破千年暗,一念觉能破万年迷,正是一语道破这个真相。

一行禅师顺著《六祖坛经》的理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那就是如何随时随地保持一念觉”——“正念分明

一般人总以为如果修练某种方法就可开悟,把开悟当成是某种可得到的东西,殊不知这想法本身就是开悟的障碍之一。开悟是放空身心,不是抓取什么。一行禅师曾在扬州高旻寺禅七中开示:悟无别道,悟即是道。简单地说,开悟的本质不在方法上,而在当下这一念心,自己清楚明白否?能作主否?只要当下这一念心清楚明白,这一念就是佛。

一行禅师常说,一般人是Part time Buddha,而佛是Full time Buddha。这是非常有趣的表达,两者所差别的不是开悟的能力,而是正念现前与否。他从正念切入,找到开悟的本质,所谓修行,其实就是修持正念,等到功夫做成熟了,那就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正如呼吸一般自然,哪里还要做出一个修行的样子来。

                游祥洲 序于台北,二00三年一月三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