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了解佛法、分享生活的平台;一群快乐学佛、学佛快乐的青年朋友。

2010年5月27日

正知正见、共建和谐

本文为《慈悲》杂志特约稿件 作者:廖国民
今年的卫塞节主题为「正知正见、共建和谐」。在我国刚刚经历了一连串如焚烧宗教膜拜场所之类对宗教和谐带来沉重打击的事件之后,这是一个适时的主题。尤其是许多人美其名为捍卫自身宗教而做出破坏其他宗教的行径,实际上却恰恰反映了他们对本身宗教缺乏正知正见。

这个主题也符合佛教的要旨。因为佛教本身就是个非常强调正知正见的宗教。佛陀成道后,向早期曾侍奉过他的五比丘初转法轮时就劝告他们远离物欲享受和肉体折磨这二个极端。与此同时,佛陀也开示了他所发现引领众生走向圆满清净的解脱之道。佛陀把这解脱之道称为中道。何为中道?佛陀在初转法轮经宣示:「中道即八正道。」而八正道中正是以正见为首。可见正见是佛教的关键所在。为了清除众人的疑虑,指导他们行走正道,佛陀以正见为第一。掌握了正见,才可能有正确思惟,进而引导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然而现实中,缺乏正知正见的佛教徒不少。实际上无论任何宗教,其一般信徒一般上只熟悉膜拜仪式,而对宗教教义不甚明了。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其实都并不正确掌握对自己的宗教的正知正见。于是他们变得容易被情绪、舆论所左右的。尤其容易被别有居心的领袖们的偏激言论影响。

我在三年前的卫塞节便曾指出,「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虽然种族和谐的重要不可忽视,但是我们也必须同样重视宗教和谐,其实从种种迹象显示,宗教和谐可能比种族和谐来得更加迫切。」不幸的是,这样的趋势不但没有改变,宗教和谐反而面对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无论如何,我相信所有正信的宗教都热爱和平,并要求其信徒和他人和谐相处。我相信那些攻击其他宗教或无法包容其他宗教的人士,恰恰是无法掌握对自己宗教的正知正见,甚至有者可能曲解了本身宗教的教义。如果所有的宗教信徒都对自己的宗教有正知正见,并都能遵循本身宗教的正确教导行事,那么宗教之间必定可以共建和谐。

作为一个公认为和谐宗教的佛教,在共建国内的宗教和谐上,肯定可以扮演积极和重要的角色。更何况佛教作为我国的其中一个主要宗教,对于国内的宗教和谐,我们不能置身事外。今年的卫塞节以「正知正见、共建和谐」为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界对国内宗教冲突的忧虑,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佛教界正视宗教和谐,并愿意承担佛教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及社会出现问题时,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发挥佛教慈悲祥和的力量。而这一切的主导必然是我们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唯有掌握了正知正见,我们才可能坚持以慈悲的本怀,本着佛教和平的原则,和国内所有的正信宗教携手共建和谐。

坊长的话:谨以廖居士的文章,于所有佛教徒共勉之。学佛谨记建立正确的知见,共同提升佛教徒的素养。祝大家佛历2554年卫塞节快乐,吉祥如意!

2010年5月9日

工作要趕不要急

摘自圣严法师《工作好修行》第50-53页 (5月20日读书会)

我常說:「工作要趕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雖然速度要快、進度要趕,但是工作的態度及心情不能著急。有人看到這句話,覺得是我在唱高調,認為這是無法做到的事。其實只要有心嘗試,經常練習把心情轉化得非常平順、愉快、緩和、不緊張,這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放輕鬆並非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生活當然要有目標,工作也要有計畫,而且要有實現的決心。人既然需要生活,就一定有許多工作項目等著去完成,何況,人之所以為人,一定要確立生活的目標與計畫,要有所謂的生涯規畫。

人生的責任有很多,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中,都有很多的責任要擔負,需要做的事情也就相對增多。每天除了固定的功課及工作行程,也就是除了應該做的經常性工作之外,一定會有很多其他臨時發生的事情,分割你原有的時間。因為一般人不可能像魯賓遜一樣,孤獨地生活在海島上,即使是一個人漂流在孤島,也有他獨特的生活方式,有他要面對的問題。

所以,人不可能離開工作,而且愈是有理想,愈是對生活抱持積極態度的人,工作愈是做不完。但是,你還要有本事活得很愉快,否則,這個人需要你照顧、那個人需要你關懷;這件事要馬上處理、那件事也要在時限之內完成,你就會手忙腳亂,過得非常緊張。

我們可以選擇不要被工作驅使,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分出輕重緩急、大小內外,先處理好近的、急的、重要的,然後再做其他的事情。雖然目標要遠大,可是開始動手的時候,要由近處、小處著手,想要把千頭萬緒在同一個時間內理清,這只是貪念罷了。

以讀書為例,我每天要讀的書很多,除了佛學的書之外,古代的書、現代的書、中文、外文,要看的實在太多了,這輩子大概是讀不完了,怎麼辦呢?急著要看,馬上非看不可的,我就先看,看的方法也有不同,有的只是走馬看花看過一遍,有的就必須要詳細地看,端視情況調整。

吃東西的時候也是一樣,看到好吃的東西,大部分的人會想要每樣都嚐一下,這時就要有自制能力,看一看、想一想,哪一樣東西最適合我們吃的就先吃,哪一樣東西只是想吃,但不一定需要吃,就暫時不吃,如此一來,心情就緩和下來了。

一個人只有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兩隻手、兩隻腳,想要同時完成許多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按部就班,有次序地安排好、計畫好,一樣一樣地完成,如果能夠這麼做,你的心裡就不會著急,工作速度一定很快,卻又能保持從容不迫的心情。

工作自在語: 我們可以選擇不要被工作驅使,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分出輕重緩急、大小內外,先處理好近的、急的、重要的,然後再做其他的事情。

2010年5月8日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讨论

昨天晚上的快乐五读书会,大家就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这篇文章进行讨论。主要讨论的内容如下(内容没有对与错,纯粹是会员分享个人见解,不代表佛教立场):

1。大家认为佛教徒应该是怎样的?
-开明的、慈悲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法、“三好”的

2。佛教徒和异教徒单除了在谈到教义的部分,其他方面一样或不一样?
-有看法认为从行事为人上分辨得出,也有认为没不一样,因为宗教都教人向上向善。也有认为虽然都是教人向善,但在程度上不一样,比如佛教的慈悲下至蚂蚁等。
-佛教徒好像看起来比较“传统”,就衣着打扮相对老实不花俏,又觉得比较严肃,没那么有活力

3。延伸出“佛教徒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有意见认为只是仪式,不重要,最重要是学佛、实践佛法和“心”好。于是有意见认为既然仪式而已,而自己已经在学佛行佛,为什么不愿皈依呢?
-也有认为那仪式很重要,能帮助自己生起信心、警惕自己是个佛教徒,行为举止必须更加注意。
-有会员最近刚皈依,心里觉得皈依后很开心,因为终于正式成为佛教徒了

4。文章中哪个段落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
-“活在当下就是修行”,因为现在是最重要的,不用担忧其它的
-“但是有了佛法相伴挫折一一轉化成助我成長的因緣”,佛法在生活里帮助我看开一些事情
-“我心中充滿無盡的感恩”,让我学会感恩和惜福。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我的生命並非從此不再遭遇挫折”,学佛不是代表从此佛菩萨就会保佑我或赐福给我,因为因果必须自己负责,但仍然决定当个佛教徒,因为佛陀让我看见自己的佛性、肯定众生都能成就佛道
-“我知道菩提道上儘管七倒八起成就佛道卻是我生生世世的功課”,让我觉得获得鼓励,因为有时候自己学佛会退心、懈怠。

5。最后,请大家回一封信给本文作者。
-谢谢你让我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佛教徒应该是怎样的
-感恩你让我学会感恩
-我选择了佛教,我是佛教徒,我在学佛,不忘初心,不辱三宝
-谢谢你让我看见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必须努力,希望在来世能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