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了解佛法、分享生活的平台;一群快乐学佛、学佛快乐的青年朋友。

2009年1月19日

2009年第一行者聚会谈有情

今年的第一次行者就开始讨论跟自己切身的问题,有情的身心。 有情,是有感情的生命,在佛法的角度并不只是单单有感情的生命而已这么简单,而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都称为有情。有情的众生(多数指的是六道的众生)和无情的物体就可能是在精神层面的差别了。在有情的世界里,人的定位是比其他趣(天、畜牲、饿鬼、地狱)来得更殊胜,更加有机会脱离这个六道轮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比喻要得到人身的机会犹如千年盲龟浮出海面而恰好把头套在浮木的洞里这般难得。更何况如果要听闻到佛法的话必须离八难---离彼三途苦,不生长寿天,佛世生中国,根器离邪见,所以已达到这个宝山过后,莫空手而回。

佛教不以“天道”为最完善的修道之处,反而以人间为目标,这是有异于其他宗教的。再者,增一阿含经有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更显出要修成佛道,人间确实是最完善之处。其余五道则因环境或心境的因素而不宜修道。

六道中,天道的众生常享尽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乐,虽有机缘听闻佛法,但不能体会“苦”的真实义,因此不是修学佛法的好地方。阿修罗道者疑心重重、好斗、也不入佛言。傍生、饿鬼,地狱,或称三恶道,受尽种种痛苦,苦不堪言,也不是修学佛法的好地方。

唯有人间苦乐参半,知苦而能厌苦,有时间去考虑参究,才能体悟真理与实观自主的道场,是修学佛法的良好环境。

六道的解说,主要是针对我们所存在的环境说,除了轮回到六个不同的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流转予其中,例如当我们生气时,性质类似阿修罗,什么良言也不入耳,或在热烈追求一样东西又不能得到时,那种渴望的心情如饿鬼;或当我们处在个种物欲享受时,感到非常快乐,早把“苦”丢到十万八千里,虽然如此,由于我们落在“苦”与“乐”这两个极端只是暂时性的,因此人类有种本能去寻求永恒究竟的快乐, 这是生长于人间的特点,也是修学佛法的优良环境。

i.忆念胜
人能忆念过去,保存历史的经验、认识现在、预期未来,并能思惟分别一切法。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类等却可以将原本的生存本能经过学习,从经验中发挥出高尚的智慧。

ii.梵行胜
人与畜生的最大分别在于惭愧心。惭愧是自顾不足,要求改善的向上心。人类都有向善拒恶的心态,唯多少不一。惭愧为道德的意向,多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制伏烦恼,都以惭愧心而来。

iii.勇猛胜

人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能忍苦忍难,精进勇猛地去做,非达到目的不止。这虽可以应用于做恶,但加以佛法引导,使之向自利利他的善业,即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享达圆满至善的境地。




人类的三殊胜须要互相配合,才能达至圆满境界,偏重于理性的思考和知识的追求(忆念胜)而忽略了应用宝贵的知识来止息恶乱,将形成傲慢的个性,目空一切;梵行和勇猛的精神也需要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引导,忽略了梵行,勇猛胜也不能达至安忍。同样的,忆念胜和梵行胜需要勇猛胜以不断的增长,达至圆满清净的身心和智慧。

人在有情界中具有以上所提的三大特胜,故是上升善道与下堕恶趣的中枢。也可进一步依此特胜的提升而朝向解脱,甚至达成佛陀三德的圆满,即:大智、大悲、大雄力。学佛不外是要陶冶人格,使人性充分的开展,成为真、善、美的完人——如来。为了朝向德行的提升,佛教的善恶观,也就必须建立在认知、情感及意志的基础上。

所谓“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众生在生死流转中,佛陀把生得善趣的众生比喻为“少如爪上灰尘”而生得恶趣的“多如大地土”。佛经里把得生为“人身”的机会,比喻为一只盲的乌龟浮沉于大海中,海中漂着一块木板,中间有一孔,盲龟每一百年从海中伸出头来,恰恰穿在木孔中。可见,得“人身”是何等不易! 得生人趣,又有机缘听闻佛法,更是难得,因为听闻佛法,须离八难:
1. 要脱离地狱
2. 要脱离傍生(畜生)
3. 要脱离恶鬼
4. 要不生在长寿天
5. 要生逢“佛世” ,佛出世或佛法住世的时代
6. 要生于“中国”,凡有佛或僧众弘扬佛法的地方
7. 要六根具足,即眼耳鼻舌身意具足
8. 要不生长邪见家,或是生长外道教区,外道家庭;或颠倒邪见,久习成性,也与佛法无缘。


总结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然而二者如今我们皆得,故此我们应发挥人的特长,让我们的知(忆念胜)、情(梵行胜)、意(勇猛胜)进一步升华,净化成智慧、慈悲与大雄力,乃至佛境界。然而,从人到佛的这条路是漫长的,我们应不断向善,保持此优良的人身。若不能保持,因恶行而堕入三途,或受神教定乐所蒙惑,误向天趣(长寿天是八难之一),那可说是辜负了人身,错失了离苦得乐的机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