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了解佛法、分享生活的平台;一群快乐学佛、学佛快乐的青年朋友。

2008年8月3日

行者课程之编排

主题

内容重点

次数

佛教的宗教态度

探讨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比较

佛教的立场到底是在哪里?

学佛之根本意趣

2

有情-以人为本的佛法

有情的定义

有情为问题的根本

1

四谛(苦)

了解佛教的苦及其对有情身心的迫害

2

四谛(集)

有情身心痛苦的起源

了解佛教对身心的分析

4

缘起与因缘

佛法的中心思想

缘起到底怎样帮助我们?

2-3

业力因果观

业报的价值在哪里?

因缘果的关系

3

四谛(灭)

让我们清楚了解我们有方法去熄灭我们的无名烦恼

人类的三特胜

1

四谛(道)

通过修学三学戒定慧来熄灭烦恼,得到清静解脱

6

学佛的次第+

佛教的起源与开展

(读成佛之道)

了解各佛教传承的缘起及因缘

通过阅读《成佛之道》后,拥有全面性的学佛次第

10


总数

32


时间:每个月12

目标

个人:超越自己

对佛法有整体正确的认识;

开阔佛法的视野,正确看待佛教不同的修行法门;

增强表达能力

消除分享心得的心理障碍;

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跳脱个人思考的盲点。

整体:推广佛法

接引大众以讨论法义为学佛入门;

互动交流,有系统次第的佛法研究;

增强法义的思维,生活中落实佛法;

促进成员自动自发的力量;

建设清净的学习环境。

流程:

流程

建议时间

三称、发愿

5 分钟

分享及讨论佛法内容

60-80分钟

班长总结

10分钟

回向

5分钟

预算之时间

1小时30分钟 2小时


成员结构

基本成员:1位班长、1位副班长、2位协调员

领导者的基本条件及职责

班长

职责:

总结讨论

理清义理上的疑难

基本条件:

整体的佛法有基本的掌握和认识

思路清析

有语言表达能力

理想条件:

了解印顺导师的思想

对佛教史有认识

副班长

职责:

主持行者的讨论

准备有关讨论的课题

时间管理

基本条件:

有主持讨论的能力

有语言表达能力

理想条件:

对整体的佛法有基本的掌握和认识

思路清析,反应敏锐;

有带动讨论的技巧。

协调员

职责

招募成员;

安排聚会事宜(包括联谊)

准备场地、音响

成员的条件及责任

基本

愿意阅读佛书,以讨论方式互相学习,包括分享个人的理解和心得及倾听其它人的意见

对每星期的讨论的内容先阅读及思考

保持学习的心态

理想

事先查明名相概念

对论题能进一步参考其它相关佛书

阅读时记下可讨论的题材

针对讨论内容交谈,可引述其它佛书或有关的生活经验来接轨佛法与生活

讨论规则

不具争论,不批评或攻击个人或团体;

每位同学发表言论的时间尽量在三分钟内完成(若特殊情况,不受限制),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而不限制在几个人而已;

非闲谈,不离题,有焦点;讨论针对当天的议题;

当意见有分歧时,应指出此意见是依个人意见或有所依据;

主持人有最终的决定权去控制议题的讨论。

成员相处之道

和气、合心、互助、尊重

同学之间交流应尽量以正语为依归

互相关心,可以通过联络网发放讯息,鼓励大家走入佛友间的生活

不鼓励牵涉商业与政治活动

同学们没有阶级意识,没有职业身份,大家一律平等

参考资料

-印顺导师的妙云集、华雨集等著作(成佛之道、佛法概论等)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

-任何与课程相关的书籍或者畅销书籍

没有评论: